“可以說,這次大會就是邏輯學、科學哲學界的奧林匹克。”第13屆國際邏輯學、方法論和科學哲學大會的主要組織者,清華大學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蔡曙山見到記者時,疲憊之下難掩內心的興奮,“這是近半個世紀以來,該會議首次在亞太國家舉辦”。他告訴記者,本屆大會8月9日開幕,15日結束,共有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50名學者參加,在大會請到的54名特邀演講者中,包括阿道夫格倫鮑姆、尤德盧索夫斯基、約翰塞爾等3位國際上公認的大師。
國際邏輯學、方法論和科學哲學大會每4年一次K8凱發平台。“它的級別很高,近年在中國召開的、可以媲美這次大會的國際學術會議並不多如月莉亞。”蔡曙山介紹說。此次大會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歷史與科學哲學聯盟(IUHPS)及邏輯學、方法論與科學哲學分會(DLMPS)主辦的最高級別的國際學術會議。據中國科學院的評價標準,連續召開10屆以上的序列國際學術會議,是評價等級最高的學術活動如月莉亞。“4年一次,能夠連續舉辦10次以上,說明這個學科很有生命力。”蔡曙山由衷地說。
2003年,第12屆邏輯學、方法論和科學哲學大會在西班牙奧維耶多舉行。在這屆大會上,清華大學提出了申辦請求。談起當時的情景,蔡曙山歷歷在目如月莉亞,“當時這個會,一共有700名學者參加,中國的學者只有我、王巍、蔣勁鬆和中國社科院邱仁宗4個人,去之前我們並沒有打算申請”K8凱發平台。到會後,憑著敏銳的直覺,蔡曙山認為,如果這個會在中國舉行,那將會對中國的邏輯學、科學哲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于是時任清華大學文科處處長的蔡曙山決定以清華大學的名義申辦該會。“在一間沒有空調的宿舍裡,我們清華的3名教師和加拿大華人學者黃祥博士熱得脫了上衣K8凱發平台,赤膊上陣,通過網絡準備申報材料。”
“我們的勝算不是很大,因為以前也有亞洲國家申請過,比如日本和印度,但是都沒有成功。而且法國裡昂大學當時也是有備而來,印制了精美的資料冊,而清華大學只是用PPT進行了講解K8凱發平台,當晚組委會並沒有表決姊妹校。,而是讓清華大學繼續準備與裡昂大學相當的申報材料。回國之後,我們又準備了半年,將材料寄給了國際組委會。”2004年春節剛過,蔡曙山收到了組委會秘書長的佳音,最終獲得了主辦權K8凱發平台。
“在申辦時,我們曾打了一張很重要的牌:中國是邏輯學的三大發源地之一。”蔡曙山介紹了邏輯學的三大發源地及其學說,它們分別是古希臘的亞裡士多德邏輯、古印度的因明和古代中國的墨家學說。
古希臘時期,亞裡士多德提出了三段論,這個源頭一直延續沒有中斷,形成整個西方學術的傳統K8凱發平台。邏輯在西方很受重視,把它看作是整個理性思維的基礎。從古希臘的亞氏三段論到20世紀數學邏輯的發展乃至當代計算機科學的發展,都來源于這個傳統。古印度時期的因明學說也是邏輯學的一個源頭,現在西藏的喇嘛還在進行論辯,就是源于這個傳統。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中的墨家講究邏輯和論辯,留下了豐富的素材,由于中國近代沒有實驗科學的支持,邏輯學沒有像西方那樣成為中國學術的主流。
“曾經有一些人認為,中國過去的邏輯因為沒有使用變量,而是採用以物喻理的類比推理,所以處于比較低級的發展階段。但是在認知科學建立的今天,經驗受到格外的重視,中國邏輯學的經驗主義特征重新受到重視,它也為認知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寶貴的資料。這次的會議特別強調邏輯學和認知科學的結合,大會設了十幾個分組,其中K8凱發國際,,認知科學、心理學和語言學的哲學是報名人數最多的分組之一,這也是當代邏輯學和哲學發展的新方向。”
本屆大會以邏輯學、方法論和科學哲學為總主題,設有14個分組及4個專題研討會,涉及邏輯學、一般科學哲學、特殊科學的哲學問題和科學與社會4個方面共18個主題。這18個主題都是根據國際權威的學科分類設置的凱發K8國際,,同時也考慮了近年來有較快發展的新興學科。
此次參會學者的研究領域集中于哲學邏輯(包括非經典邏輯、邏輯與語言、邏輯的哲學基礎、作為建模工具的邏輯)K8凱發平台K8凱發平台、一般科學哲學、認知科學、心理學與語言學的哲學等等。“各個專題的報名情況反映了當前在邏輯學、方法論和科學哲學研究領域的現狀和熱門情況,也反映了學科發展趨勢。”此外,大會還安排了兩個半天分別召開中國邏輯學研究和自然辯證法研究的圓桌會議。
“這次會議除了規格高、第一次在亞太國家舉行之外凱發K8娛樂平台遊戲下載!,最重要的意義在于推動了中國學術的國際化。”蔡曙山在任清華大學文科處長時提出的量化評價指標、代表作評價指標和國際化評價指標,至今仍然受到關注如月莉亞,被稱為“文科評價三大指標體系”。他認為,國際化評價指標應該成為中國學術和中國大學文科評價的重要指標。
首先如月莉亞,這次大會在中國召開,使很多中國學者“不出家門”就能夠參加這樣高規格的國際學術會議。其次如月莉亞,這次大會把大批世界一流的學者帶到中國。過去,國內的大學師生只能在書本上與世界一流學者“神交”,本屆大會把他們平時所景仰的學者帶到他們面前如月莉亞,“一下子讓我們感到這些大師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觸手可及的”,參加本屆大會的清華大學研究生如是說。第三如月莉亞,這次大會結束以後,大會組委會將選編本屆大會的英文論文集,分上下兩卷出版。這兩卷英文文論集,將進入國際人文社會科學會議論文檢索系統(ISSTP),這個系統是國際社會科學論文三大檢索系統之一,這會極大地提高中國學術論文的檢索率,讓國際學術界能夠看到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